another type of road trip...


between a father & a daughter.
something for a rainy day or if you have some time to while away.

一周的生死遗言



“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周,你会做什么?”

小品电影《一周one week》
得了末期癌症的男主角问自己,
也问别人。

面对治愈率只有10%的机会,
男主角在成为病人
与冒险放逐间选择了后者。

于是,他买了部电单车,
用生命的最后时光,
去探索与发现世界,
寻找自己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。

在延绵无尽道路上奔驰,
每到一景点自拍到此一游的照片。
一夜一站的停靠,
与过客交汇温存然后离去,
用身体感受温度的起伏变化。
用眼睛收集所见的美丽世界。

过程中他反思自己的过往,
检视自己的爱情。
反省自己的生命价值。
想起了他最初的梦。
未婚妻说他的自我放逐是自私,
不为她和家人努力争取那10%的治愈机会。

最打动我心的是旅程结束后,
男主角和未婚妻侧躺在床头上的对话:

:历经沧桑。

:不虚此行吗?

:是的。

:拍了很多照片吗?

:足够此生回忆。

以及最后男主角回到家门口,
父亲、母亲和姐姐,
站在家门口,
无需言语及强忍泪湿的等待迎接。

jz

泽野弘之

这是最近一直盘旋脑中的一首曲子。

29岁的泽野弘之为日剧《医龙》创作的音乐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uX1-akVXSA&feature=related


kw

Say Hello To Blackjack




努力了多年仍没有结果的一对夫妇,终于在人工受孕的情况下怀了一对双胞胎。

没想到双胞胎比预期提早来到人世,在保温箱里的两兄弟只有手掌般大小。妈妈看到两个孩子后不停的自我责备哭泣,爸爸看了一眼后不发一言的离开了。夫妇深刻知道,这两个孩子在往后的日子将会过的很艰辛,虽然主治医生和实习医生一直告诉他们孩子还是有可能健康的成长,夫妇俩还是做了“请让我们孩子死去吧”的决定。

可爱的两兄弟很努力的活着,但是弟弟在几天后就出现异状,完全喝不下奶,还出现呕吐的现象。检查证明,弟弟出现唐氏综合症的症状。医生需要夫妇的同意才能动手术,然而自出院后,除了因为得将母奶送来医院外,夫妇俩就不再来看两个孩子。爸爸也坚决不让孩子动手术。

就在弟弟逐渐衰弱的时候,原本健康的哥哥也开始排斥进食。虽然医生努力奔走抢救,哥哥最终还是被死神召唤。

然而双胞胎哥哥的死,却换回了夫妇对抢救弟弟、扶养弟弟的决心,也救回了濒临离异的夫妻关系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这是日剧 Say Hello to Blackjack 里头的一个故事。这部剧集在2003年播出,并夺得当年「第37回日剧学院赏」包括最佳作品和最佳男主角在內的6项大奖。

除了因为故事触动人心,整个制作是相当认真和细腻的。

象剧集里早产的双胞胎,制作组真的找来一对不足月的双胞胎,甚至还看到孩子出生和动手术的画面。

类似这样镜头和情境也出现在另一部同样以医院医生为题材的日剧《医龙》里,繁复的手术活生生被搬上荧光幕。你不得不折服于他们细腻、勇敢和认真的创作精神。


如果我们的电视剧也能做到如此。


kw

死亡的美丽:入殓师(DEPARTURES)



早上10点MRT车厢里。
坐在我身旁的是一对外国夫妻。
他们在翻阅着海峡时报,
快乐地说着打情骂俏的话。
抵达P站有人上车,有人下车。
我们都在各自的生活圈里面对自己的人生。

下一秒钟,如果是生命的终结,
这一秒钟还有什么值得去计较得或失。

那一刻你为生活、
为梦想所做的一切努力又有何意义?

终将要死,
为何河里的鳟鱼还要这么努力的逆流而上?
入殓师电影中主角的疑问。
这是大自然的规律,这是他们的本性。
这是他们之所以生存的理由。
影片中的守门人老者给了他一个答案。

抵达C站,我下车。
回头看才发现那对夫妻原来早已下车。
有谁会在乎这日常的偶遇?
你我都只是稍纵即逝的瞬间。

这部电影入殓师(DEPARTURES)我共看了3次。
台湾译成送行者:礼仪师的乐章,
石久让(Joe Hisaishi)的电影配乐,
成功地让电影更加深刻。

当死亡来临,一切过往恩怨皆已惘然。
一切拥有或失去都总结在最后的遗物里,
遗物里最在乎的或许只是一条围巾,
或是一颗记忆中的小石头。

我们都活在自己所在乎的世界里。
活在自己选择的后悔里、愧疚和自责中。
我们也都像是逆流而上的鱼。

死亡之所以变得美丽,
因为相信这扇门关了,
会有另一扇门打开。

油墨余香《稀游记》

















此刻,我手上翻着刚印刷完成,
还残留着印刷油墨余香的《稀游记》。

没意外的话,约一周之后,
你应该可以在新马各大主要书局购买得到。

同时,若你嫌前往书局太麻烦,
也可以透过以下网址线上购买。
http://www.findmeasingaporean.com/

还记得,
光伟当初要我负责编写这本《稀游记》时,
所说的话语。
转眼1年多的光景,
这本书从无到有,
如今就在我摆在我垂手可及的手边。

对于完全没有编书经验的我,
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。
也因为如此而能了解了整个出版贩售的过程。
这些收获,
是当初一开始时,
并没能料想得到的。

老实说,对于这本书的出版,
光伟和我都没有太多的信心。
《稀游记》这节目都已播出了那么久。
究竟还有多少人记得这节目?
而这样一本记录节目,
记录27个平凡新加坡人海外寻梦的书,
又会有多少人愿意购买?
我们终究没有把握。

但至少至少这本书的诞生,
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曾经努力过
及那些勇敢追梦的人的证据。

若有幸你还能记得
当初看到《稀游记》节目,
心底曾泛起的涟漪。

希望这本书,
也能继续获得你的支持。
为那片刻涟漪,留下证据。

我要陪你去西藏



这本书说的是一个77岁的儿子,
为了完成一生劳碌照顾家庭,
从未机会出门的99岁老母亲,
想到西藏的心愿,而自己做了一辆三轮车,
从故居黑龙江塔河开始载着妈妈去旅行的感人故事。

王一民和妈妈由黑龙江南下,
用了900日骑三轮车来到海南岛,
沿路母子俩有欢唱高歌的美丽时光丶
母子意见不合的冲突冷战丶
路上遇见许多陌生人的真情温暖丶
及度过了许多饥寒交迫生死一瞬的危机时刻。

王一民用了900天载着母亲到了海南岛,
因为担心母亲逐渐衰弱的身体。
他们最后并没能去到西藏。
后来他们回到了家乡过年,
王妈妈在103岁生日的前两天病逝。

之後,王一民再次骑着单车只身上路,
最后他终于来到了西藏,
并把母亲的骨灰撒在西藏的大草原上,
完成了妈妈临终前的遗愿。

-------------------
从吉隆坡飞回新加坡的虎航飞机上,
我开始翻阅这本在书展买到的书《我要陪你去西藏》。
台湾繁体版的书名为《和妈妈一起度过的900天旅行》。

从序言开始,我就开始情不自禁的感动着。
把书看完后的好友阿傻说这可能是一场做出来的戏,

但我宁可相信作者王一民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,
在汗流浃背间,忍受踩踏山路的折磨丶肉体的辛苦,
只为了完成带妈妈去西藏心愿的孝心。

好久没能看到让人流泪感动的书。
原来我已经记不起上一本让我感动的书的书名。
麻木了许久的泪线因而得以渲泄。
就算是一场戏也罢,
也是场感人至深的演出。

强力推荐!:)

jz